科普讲堂
资讯详情
守护“水中国宝”,需要你我并肩同行!-ag亚洲国际厅
浏览量
【摘要】:
它们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延续至今,游弋在璀璨的华夏文明中,与中华儿女共饮长江水。它们就是水中国宝——中华鲟
生存上亿年的“活化石”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背部五行硬鳞依旧散发着光泽,像披着盔甲的武士,也昭示着这一古老生物傲视万物的生存史。
它们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也见证了恐龙的繁盛与消亡。素有“活化石”之称,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华鲟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洄游距离最远、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有记录的最大个体体重达到680千克,有“长江鱼王”之称。它们作为长江水系水生野生动物旗舰物种,它的生存状态直接反映了母亲河长江的生态状况。
中华鲟在分类上也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生在长江,长在大海
在上万物种中,为什么它们会被冠以“中华”大头衔?为什么会叫中华鲟呢?
这是因为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古老鱼类,生在长江,长在大海,对家乡具有本能的归属。无论游多远,都会遵循古老的基因,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长江口,溯江而上数千公里,完成种群代代延续。
中华鲟作为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每年10-11月,它们到长江上游繁殖。随后,幼苗顺江而下,到长江口稍作停留,然后在大海中发育。性成熟后,中华鲟游回长江,继续繁殖后代,往返路径长达5000多公里。
中华鲟研究者王成友博士说中华鲟很神奇:它们不仅能精准地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长江口,逆江而上完成种群代代延续,并且在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过程中,粒食不进,表现出惊人的耐饥、耐劳、辨别方向的能力。而这个谜底,至今仍未解开。
中华鲟这种执着的回归习性,就像海外游子对祖国和故乡怀着深深的眷恋。1963年,我国著名鱼类学家伍献文教授称其为“中华鲟”,也叫“爱国鱼”。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们是长江中古老的精灵,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生存受挑战,处极危状态
中华鲟一族见证过山移海动、恐龙灭绝、人类崛起,虽然是经历了上亿年沧海桑田的“活化石”,而今生存却堪忧。
20世纪70年代,长江里有1万余尾具有繁殖能力的中华鲟,而这个数字到了80年代葛洲坝截流后,却骤然缩减到只剩五分之一,仅剩2176尾。
葛洲坝
除了渔民捕捞、航运船只螺旋桨等人类活动外,长江口航运、以及涉水工程建设、长江水域水体污染,都严重影响了中华鲟栖息环境。
到了2000年缩减的比例再次加大,所剩的中华鲟数量只有363尾,为80年代的六分之一左右。而截至2010年,可以估算的所剩野生中华鲟数量仅有57尾。在2010年,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极危级(cr)保护物种。
拯救之路,任重而道远
为挽救中华鲟,长江地区启动生态联合整治,为中华鲟开辟更多“栖息之地”。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江苏省东台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以及湖北省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在内的3个省、市、国家级大型中华鲟保护区。
开展中华鲟增殖放流
在2015年9月28日,农业部印发《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要求沿江各地进行中华鲟保护工作,包括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措施,也包括抢救、科研等一系列工作。据了解,国内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持续开展30余年,放流数量累计达600万尾以上。
但野生中华鲟的情况不容乐观。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2017年以来,在中华鲟唯一天然产卵场——葛洲坝下游中华鲟核心保护区,连续四年没有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
同时,现在仍然时常出现有非法捕捞情况,以及不法商家将其他鲟类与中华鲟混淆,诱导消费者消费的欺骗性行为,这无疑让野生中华鲟的保护之路,更加困难重重。而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尤其是对濒危水生物的保护意识。
不再让中华鲟,成为下一个白鲟
2020年1月2日,一则新闻,令全国人民痛心不已:长江白鲟被科学家证实已灭绝,没能进入2020年。
“还没来得及了解的白鲟,已远离我们。”
我们为无法改变白鲟最终灭绝的命运而悲伤,但长江中还有许许多多生物需要我们及时有效地保护。
在2020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颁布了一个重要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范围和时间,开始实行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计划,这就是“长江十年禁渔期”。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鲟已成功实现人工繁殖。由于有较大量的人工养殖中华鲟个体存在,且突破了全人工繁殖瓶颈。所以,中华鲟的保种希望犹存。但是,要恢复其自然种群,仍需持续探索!
守护中华鲟,点滴汇聚大能量
也许,您会觉得中华鲟保护之路,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其实,您每一次善意的科普转发分享,都是在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爱护生态环境,低碳环保生活;关注中华鲟保护活动,坚决践行长江禁渔,保护长江,为生灵留出生存的空间……
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作出小小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汇集起来,一定会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
我们一起坚信并努力践行:“只要长江在,只要大海在,中华鲟永远不会成为传说!”
写在最后
温馨提示: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均是国家的保护对象,禁止经营、食用,凡私自经营、食用,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处置。
按规定,人工繁育中华鲟应以科研为目的,也必须向水产等相关部门申请获批后才可以饲养。
现在市场上可以交易并食用的鲟鱼,多数为人工养殖的杂交鲟鱼,请勿相信商家的夸大其词。如果发现有商家销售、食用“中华鲟”的情况,可向有关部门反映。
——文章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
如有不妥,敬请告知删除
编辑|三水
审稿|陈qiao
总策划|郝叔叔
上一篇:
海底生物的生活方式最特殊
听海洋小可爱讲讲那些《妈妈和我的故事》
下一篇:
联系ag亚洲国际厅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所有:海底世界(湖南)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