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
资讯详情
中华鲟科普(1):曾与恐龙同期生活的中华第一鲟-ag亚洲国际厅
在鲟鱼的种类里,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中华鲟”。
每当三水路过海洋馆中华鲟鱼展区时,总会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们被那威武霸气的“鱼姿”所吸引,也总会听到很多孩子们惊奇地问着爸爸妈妈,“哇,妈妈快来看,好大的鱼啊”。
而通过科普牌介绍,爸爸妈妈们会耐心地跟孩子们说道:“这就是著名的中华鲟”。
中华鲟的名称来历
中华鲟的中文名是从其学名翻译过来的。1836年英国分类学家古瑞(gray)在得到一条来自中国澳门的鲟鱼标本,他发现这条鲟鱼与已经发现的各种鲟鱼截然不同,是一个新物种。
由于这条鱼发现在中国,所以古瑞就用拉丁语中华一词(sinensis)给这鱼命名,也就是acipenser sinensis。acipenser 是鲟鱼的意思, sinis是“中华”的意思,sinensis是“中华的”的意思。类似于英语里china和chinese的关系。
披着盔甲的中华武士
中华鲟体型硕大,形态威武。
成年的鲟鱼身长可达5米,体重超过千斤。从外形上看,中华鲟很像一个披着盔甲的武士。它外披五行漂亮的硬鳞,背部一行,体侧和腹部各两行。
这五行硬鳞不仅可以帮助中华鲟支撑整个庞大的身躯,同时也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而它的体内只有一根乳白色的软骨,除此之外没有鱼刺和肋骨,全身都是肉,具有软骨硬鳞特征。
与恐龙同期,最古老珍稀鱼类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 1.4 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与恐龙同时代的现存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最古老的珍稀鱼类。
它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恐龙灭绝了,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持续到今天。它的生命周期很长,理论上跟人类一样,但是由于目前生活环境艰辛,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
上下亿万年,中华第一鲟
中华鲟在动物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浸、海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所以说,它是“上下亿万年,中华第一鲟”, 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 “长江鱼王”、 “水中熊猫",也是人类研究古代地球的活化石,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唐代诗人章孝标有着更精彩的描述:“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就是对它最真实的写照。
但比起长江江豚,它却更不为人所知。在搜索引擎里,敲下“中华鲟”几个字,出现更多的是,“怎么做着好吃”。
“水中国宝”生存濒危
可你知道吗,作为长江流域的四大物种之一,中华鲟为世界鲟科鱼类分布最南的一种,近代分布于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大江河。
目前,黄河、钱塘江均已绝迹,闽江口偶尔可见,珠江数量极少,仅长江的现存量较大,野生中华鲟已难寻踪迹。
湖泊是人类文明的镜子。水,是人类母亲的乳汁;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生命,更没有了人类文化和文明。2007年一位北京的中学生在武汉水生所得知白鳍豚的濒危时说:今天的长江已经不适合白鳍豚生存了,那么明天呢?
关注中华鲟,已经不仅仅是关注一条鱼了。
从今天开始,三水想通过《中华鲟》科普系列,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我们中华第一鲟的世界,希望在认识这无价之宝的同时,更能为中华鲟的宣传与保护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