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

资讯详情

中华鲟科普(5):​为了中华鲟延续,他们努力30余年,我们在行动!-ag亚洲国际厅

浏览量
【摘要】:
中华鲟的存灭,对长江生态健康与否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作为长江水生生物标志性的物种中华鲟,在长江里面属于一种旗舰物种,中华鲟的存灭,对长江生态健康与否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保护中华鲟,是着眼于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和保护。

 

  围绕大保护,抢救珍稀物种的行动正在长江沿岸各省展开。

 

为抢救种群延续的人工繁殖研究

 

人工繁殖成功的中华鲟子一代,图片来源于中国鳗鱼网

  中华鲟性成熟周期长,一般雄性中华鲟要9年才能成熟,雌性要14年才能成熟,保护的难度很大。抢救中华鲟种群的延续,我国早在1982年就开始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工作,1983年获得成功。

  2009年,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经催产繁殖获得了子二代中华鲟鱼苗。该技术就是在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中,把捕捞到的野生中华鲟亲鱼通过人工繁殖出的子一代再次进行繁殖而获得二代中华鲟。

 

  这项技术解决了中华鲟人工保种难题,让中华鲟永续保存成为可能。之后该所连续攻克性腺诱导、营养调控、雌雄同步、催产掌控、鱼苗培育、再次成熟6大难关,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体系的全面成熟。

 

攻克难关,任重道远

 

放流的中华鲟,图片来源于人民网湖北频道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科研人员对全部子一代中华鲟后备梯队进行了dna检测,采用全序列分析技术,建立了遗传谱系,对中华鲟梯队实施了种群管理,采取最科学的组合进行繁殖,不断提高人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近几年,放流的大规格中华鲟有30%至40%顺利洄游到了大海,放流鱼体规格越大,洄游成活率越高。这证明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具备野生中华鲟的洄游特性,可以进入大海生长发育。
不过,放流的中华鲟进入大海的比率仍然具有提高的空间,因此,在中华鲟回归大海的过程中,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仍然任重道远。

 

标记追踪,全流域监测


  据了解,为了掌握中华鲟洄游运动规律,科学评价放流效果,中华鲟研究所对放流的中华鲟采用了体外t型塑料管标记、被动整合雷达(pit)和声呐标记,实现了对长江流域中华鲟活动轨迹的全流域监测。

  从2014年开始,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就在部分放流的中华鲟体内植入声呐标记,对中华鲟进行持续跟踪标记。

 

  对放流的中华鲟实行标记追踪工作,不仅能更好地监测放流鱼群的生存状况,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而且可以探寻长江其他珍稀鱼类的重点繁殖期、关键影响因素、重点保护区域,从而探寻长江生态保护之道。

 

  为了保护长江的渔业资源,国家每年4月到6月实行长江禁渔,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江鱼产卵的季节,从2016年开始,禁渔延长为四个月。主要目的是让长江水生态得以休养生息。

 

可喜可贺,发现中华鲟野生成鱼

(来源:慢新闻-重庆晚报)

  可喜的是,2016年11月24日,科研人员在长江葛洲坝再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活动,让人们重拾保护中华鲟的希望和信心。

 

  “这说明葛洲坝下依然具备野生中华鲟繁殖的自然条件,说明中华鲟种群尚维持有一定数量。如果能真正把中华鲟的水生环境保护好,现在放流的中华鲟就会成为野生自然资源。”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李志远说。

 

  在2017年9月24日,长航公安忠县派出所与忠县渔政部门在忠县大扬码头共同放生一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这是30多年来长江上游首次发现中华鲟野生成鱼。该中华鲟长约1.8米重达100多斤,系忠县顺溪一杨姓渔民在渔业捕捞作业中误捕。

 

保护中华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对于中华鲟而言,目前收集到的数据只能反映它们在长江段短暂的生活,它们到达大海以后,就脱离了人们的视线范围与掌控。

 

  如何延伸至海洋,对中华鲟形成一种全周期的追踪与保护?除了继续探索寻求新的技术外,更要得到行业、国家乃至全国人民的支持。

 

  如果您能做到减少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分类,节约用电。那么就能尽量减少向江河的排污和对长江的人工利用,这样对保护包括中华鲟在内的所有鱼类都是有益的。

 

  同时,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华鲟的重要性,误捕误杀的情况时有发现,因此,宣传、科普中华鲟知识亦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大家一起呼吁全社会关注中华鲟、关注长江生态实现和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永续发展。保护中华鲟,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前行。

 

——本文来源于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不妥,敬请告知删除

 

最新活动

五一欢乐行,过海洋劳动节
发布时间:
2022-04-29
速看!长沙海底世界五一王炸攻略安排上!
发布时间:
2022-04-29

联系ag亚洲国际厅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所有:海底世界(湖南)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   
网站地图